南通全国首创建筑企业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南通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性提出了“建筑企业建筑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政策,成功实现了行业内农民工工伤保险无缝覆盖,填补此前工作多项空白,相关经验做法成为国家出台文件的样本。昨天,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齐聚南通,以剖析研讨“南通经验”为教材,破解全国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难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鲁士海表示:“南通工作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我们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就是依托南通做法起草的。”
建筑业是我市最具活力、最具影响的经济板块之一,而从事建筑施工的多为农民工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缺乏,加上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等特点,建筑工人成为安全事故多发群体。市人社局局长江航介绍,一直以来,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采用实名制参保的单一方式,但建筑企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工种多、用工时间不一致,实名制参保不能满足其需求,从而令建筑行业一度成为工伤保险参保工作中的灰色地带,以致很大部分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面临工伤救助的困境。
针对这一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困局,从2006年,南通市就探索对工伤保险实名制参保制度进行了改进,在全国首创建筑企业建筑项目参保方式。由人社和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在每个建设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时,将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必备条件之一,使所有建设项目都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保证了所有在南通行政区域内施工的建筑企业,均要为其使用的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确保了在建工程农民工应保尽保。
南通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主任王泰山表示,在推行项目参保中,南通将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全部职工作为参保对象,发生在该项目工作过程中的受伤职工全部予以认定工伤,并为工伤职工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了每个建筑业农民工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吴文龙是一家建筑公司制模工人,此前因施工不慎,从高空坠落,导致脊椎、腰椎部分骨折,在治疗中工伤部门很快为其认定工伤,“幸亏参加了保险,我一点也没为治疗康复费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