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在7月1日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将可以转移衔接。此外,随着退休人口增加和新增缴费人数增幅放缓,养老保险缺口将逐渐显现和扩大。据测算,如单纯依赖财政补贴,未来90年间,所需外部筹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将为1.98%,每年需拿出财政资金超过10%的部分用于补贴养老保险。可见,完全依靠财政“输血”并不可行,改革现行养老金运行机制、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盘活养老资产才是解决之道。
单靠财政补贴不可持续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征缴收入19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与养老金收入增速放缓相对应的是,全国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有19个省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较2011年扩大约240亿元。
1998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出现赤字,规模为53亿元,到2000年增至357亿元。为了解决支付缺口问题,我国采取了财政事后“兜底”,即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注入资金弥补养老金的入不敷出。我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助包括两种方式,即中央对地方的补助和省级的调剂金制度。2012年-2050年,中央财政用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适度财政支出占其收入比重约为4%-6%,地方财政用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适度财政支出占其收入比重约为4%-7%。如果将范围扩大至占比更大的城镇养老保险,其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将显著提升。
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存在财政适度负担水平问题,如果超过适度水平,将导致社会保障支出过多,削弱财政对其他领域的支付能力。实际上,养老支出过大已给不少高福利和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带来财政负担。